文|雷达财经,作者|莫恩盟,编辑|深海

时隔两年多的时间,火锅巨头海底捞再度进行换帅。

此番换帅,被外界誉为“最牛服务员”的杨丽娟,卸下了海底捞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转而将接力棒交给了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的苟轶群的手中。

回顾杨丽娟在海底捞“升级打怪”的经历,最初只是一名基层服务员的她,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上演了一出逆袭大戏。作为一路见证海底捞成长的元老级成员,杨丽娟也随着海底捞的不断壮大实现了财务的跃迁。

据新京报报道,杨利娟在做基层服务员时,最初的月薪仅为160元。而到了2020年,杨利娟在当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已飙升至125亿元。据了解,杨丽娟的财富除了不菲的薪水报酬外,还包括其持有的海底捞股份。随着特海国际从海底捞分拆并成功上市,杨丽娟持有的特海国际的股份也为其财富再度加码。

事实上,在海底捞开疆扩土的过程中,杨丽娟曾多次发挥关键作用。比如,海底捞在多个地区的市场拓展,离不开杨丽娟的贡献。而海底捞能在疫情之后成功走出至暗时刻,同样得益于杨丽娟率队的“啄木鸟计划”。

正因如此,杨丽娟此番辞任海底捞首席执行官职务,并非与海底捞告别,而是另有重用。曾帮助海底捞成功在新加坡和美国布局的杨丽娟,将前往特海国际为海底捞的出海大业执掌帅旗。

有分析认为,在苟轶群、杨丽娟分管海底捞及特海国际的管理架构下,国内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发展以及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将成为海底捞和特海国际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不过,参照海底捞此前在多元化方向所做的探索以及特海国际目前在海外的布局,二人想要在前述方向有所突破,机遇与挑战并存。

海底捞换帅,杨丽娟交棒苟轶群

6月21日晚间, 身为火锅赛道龙头玩家的海底捞发布一则公告,宣布了公司高层的最新变动:杨利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职务,自7月1日起生效。

不过,辞去海底捞首席执行官职务的杨丽娟,并非是彻底离开了海底捞这家火锅龙头企业。海底捞在公告中提到,杨丽娟此番辞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职务,是为了投入更多精力于其他业务。

卸下海底捞的旧职后,杨丽娟将加盟特海国际。同日,特海国际披露的另外一则公告,揭晓了杨丽娟在特海国际的全新身份,即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其将主要负责统筹特海国际的管理和战略发展。

外界可能对特海国际这个名字并不是特别熟悉,但其实这家公司与海底捞存在亲密的血缘关系,其是一家专门在海外运营海底捞餐厅业务的公司,主要负责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的餐厅业务。

伴随着杨丽娟的到来,特海国际原首席执行官李瑜辞任首席执行官职务,后续将在特海国际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及大区经理,并为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提供协助及支持。与此同时,王金平也辞任了其于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的职务。

杨丽娟告别海底捞转身成为特海国际的话事人后,谁将扛起海底捞的管理大旗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根据海底捞的最新人事任命显示,苟轶群将从杨丽娟手中接过接力棒,其已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自7月1日起生效。

据悉,现年51岁的苟轶群,早在千禧年便已成为海底捞集团的关键成员。拥有24年行业及管理经验的他,曾在海底捞多个领导职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帮助公司显著提升财务策略、供应链效率及数字化运营。而他对行业动态的深入了解及对复杂金融形势的专业指引,也在海底捞的战略增长及高效运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底捞任职期间,苟轶群曾担任多个职位,如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对公司的运营及策略作出重大贡献。在获委任为海底捞首席执行官之前,苟轶群在海底捞担任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

随着海底捞迈入下一发展阶段,集团将在精细化管理基本面业务的同时,推动创业创新与数字化发展。之所以选择苟轶群担任海底捞新的首席执行官,是因为作为集团最早期一批员工的他,将以稳定与可持续增长为核心,带领实施该等举措。

在海底捞看来,苟轶群与杨丽娟一样见证了集团的发展,对集团的战略方向、经营环境、管理理念及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供应链监督及合作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实属带领本集团进行转型的理想人选。

据悉,目前海底捞在苟轶群的领导下,已设立两大核心委员会:创业创新委员会及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其中,创业创新委员会旨在开发新型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引领公司未来朝多层级及多品类方向发展,为多元化业务模式奠定基础,推动本集团各层面的创新工作。

而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将借助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为多管店及双管店管理制度等运营模式提供支持。先进技术的整合对提高运营效率及本公司日后的多店互联及协同管理至关重要。

不过,苟轶群若想带领海底捞在多元化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并非易事。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此前进行多元化尝试时,海底捞曾做过不少表现平平的尝试,比如其推出的汉舍中国菜、十八汆面馆、五谷三餐及苗师兄炒鸡等品牌,并没能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水花。

但海底捞并未就此打退堂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底捞不断求新求变。除了推出演唱会散场后免费巴士、洗头、夜市摆摊、开露营火锅店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海底捞做了诸多新的探索,比如把门店开进校园、推出主打平价路线的子品牌嗨捞火锅、在外卖领域推出海底捞下饭火锅菜业务。

在不久前海底捞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曾表示,未来海底捞会考虑多品类、多层级的发展。张勇指出,海底捞在火锅之外还可以有烤肉、面馆等多种业态,“海底捞店长可以变成多管店店长,比如可以再管理一家烤肉店、面馆或其他业态,未来一个店长管理的多家门店,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在海底捞管理层看来,虽然各品牌目前体量还是比较小,但趋势是向好的。例如小嗨火锅、苗师兄香锅等都会有小规模的拓张计划,“未来将探索多元化经营策略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且会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集团的餐饮业务形态以及顾客基础。”

“最牛服务员”升职记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全国各地有着各式各样的美食。而提到火锅,海底捞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的品牌。

凭借国人爱吃的火锅,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成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据胡润研究院不久前公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张勇、舒萍夫妇二人以530 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370名的位次。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2023年登榜时的750亿元,张勇、舒萍二人的财富在一年的时间里缩水了220亿元,财富减少的幅度近三成。

而在助推张勇成功登上富豪榜的幕后功臣中,杨丽娟便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女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不到20岁的杨丽娟便跟随张勇一起打拼,成为了海底捞的一名服务员。

尽管杨丽娟在海底捞的起点并不算高,但伴随着海底捞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从基层开始做起的杨丽娟也在不断成长。由于在岗位上的工作表现十分突出,杨丽娟从服务员陆续升职到领班、大堂经理,几乎每半年的时间就会升一级。

1997年6月至2001年3月,杨丽娟在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经理。2001年4月,杨丽娟获委任为四川海底捞董事,并于2018年1月调任为四川海底捞的非执行董事。之后,杨丽娟在海底捞继续“升级打怪”,先后肩挑海底捞董事、首席运营官、副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等重任。

在海底捞任职期间,杨丽娟有着出色的战绩,这也使得她成为海底捞上市时站在张勇身旁的高管。这些被委以重任的经历,也进一步拓展了杨丽娟的职业生涯和领导能力。尤其是在疫情开始后海底捞一度陷入困境之际,杨丽娟曾带领公司扫除阴霾、重返光明。

当初全球肆虐的疫情,曾给海底捞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的年内溢利从上一年的23.47亿元骤降到3.1亿元,同比减少86.81%。2021年,海底捞甚至直接陷入亏损的泥沼,全年录得41.61亿元的巨额亏损,几乎亏掉了此前三年的利润。

海底捞之所以陷入亏损,除了疫情的因素外,也与其此前的激进扩张策略有一定的关系。在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中,海底捞也坦言“2021年对海底捞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危机之下,时任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的杨利娟,于2021年11月带领公司果断实行“啄木鸟计划”。所谓“啄木鸟计划”,即改变过往大举铺店扩张的策略,转为关店、收缩、提升门店效率等一系列组合拳。

截至2022年6月底,海底捞因“啄木鸟计划”关停门店共计302家。2022年3月,颇受张勇重用的杨丽娟,正式接下了海底捞首席执行官的重担。后续,海底捞又表示将择机启动“硬骨头计划”,在评估门店选址、物业条件、人员配置、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将重开过往关停的部分餐厅。

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海底捞的业绩已逐步走上正轨。2022年,海底捞的营收虽然同比减少两成左右降至310.39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却得到显著提升,全年录得13.73亿元的年内溢利,同比扭亏为盈。

去年,海底捞的营收、利润指标双双实现增长。其中,海底捞的营收同比增长33.55%达到414.53亿元,其年内利润同比更是大增227.36%达到44.95亿元。

在此次发布的人事调整公告中,海底捞也直言,“本集团如今健康发展及可持续增长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杨女士的领导,其领导才能赢得了来自全公司从董事会到员工以及股东的全方位认可与赞誉。”

杨丽娟转战海外,“啄木鸟”再啃出海“硬骨头”

海底捞此番做出管理层人事变动调整的背后,实则释放出了海底捞战略调整的又一个信号,即通过出海为海底捞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而杨丽娟此次挂帅特海国际,无疑意味着张勇将海底捞征战海外市场的重任交付给了杨丽娟。

事实上,杨丽娟此前就曾为海底捞的市场拓展及出海探索做过不少的贡献。在海底捞拓展西安、上海等新市场的功劳簿上,便能看到杨丽娟的大名。2012年、2013年,杨丽娟又带领海底捞在新加坡和美国成功布局,借此为海底捞打下目前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基础。

2022年7月,海底捞海外业务分拆公司特海国际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并于同年12月在港交所敲响上市的钟声。今年5月,特海国际又成功登陆美股,在纳斯达克完成双重上市。

那么杨丽娟即将率队的特海国际,当下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2年的收入计算,特海国际是国际市场上第三大中餐厅品牌,同时也是自营餐厅覆盖国家数量最多的中餐厅品牌。

据特海国际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特海国际共计斩获6.86亿美元的营收,相比上年增长22.95%。不过,相比2021年、2022年41.08%、78.7%的营收增速,特海国际的营收增长在去年有所放缓。

利润方面,特海国际于去年录得2526万美元的年内溢利,而这其实是特海国际自2019年以来首度实现全年盈利。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特海国际分别录得年内亏损3302万美元、5376万美元、1.51亿美元、4126万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特海国际的营收同比增长16.6%至1.88亿美元,但其利润指标却再次转亏,于第一季度录得454.5万美元的期内亏损。

截至去年年末,特海国际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开设115家自营餐厅。今年第一季度,特海国际净新增4家海底捞餐厅,其门店数借此从此前的115家增长至119家。

但与中国多达1374家的餐厅数量(截至2023年末,包含港澳台地区)相比,海底捞在海外的餐厅数量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不过,这也意味着海底捞在海外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但另一方面,海底捞想要在海外大举扩张,也好比在啃一块“硬骨头”。截至2021年末,海底捞在全球的门店网络共有1443家,其中114家位于港澳台地区及其他11个国家。

但截至今年3月末,特海国际的餐厅数量仅为119家,两个数据对比可知,海底捞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速度并不算特别快。随着杨丽娟在特海国际履新,特海国际的门店扩张节奏或将提速。

尽管当前国际市场挑战和机会并存,但特海国际董事会相信,杨丽娟具有丰富经验、卓著能力、坚韧品格和开拓精神,能够带领集团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更好的扩大国际市场的顾客基础,并更加深入的开拓新市场和新赛道。

雷达财经注意到,被委以重任的背后,杨丽娟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据海底捞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杨丽娟的年度薪酬合计1497.8万元,相比上年的753.5万元的薪酬翻了一倍左右。

另据此次特海国际发布的人事任命公告显示,根据杨丽娟的委任条款,其有权获得年度董事袍金人民币50万元、首席执行官年度薪酬人民币100万元以及酌情绩效奖金和其他福利。

不过,公司薪酬委员会及董事会将不时参考现行市场水平及杨女士的职责及表现,而对其薪酬进行年度审核。除了前述薪酬外,杨丽娟还拥有或被视为拥有特海国际1446.49万股普通股及173.45万股美国存讬股份的权益。

此外,此前在海底捞担任首席执行官要职的杨丽娟,也持有海底捞的股份。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杨丽娟直接持有海底捞3.22%的股权,并通过信托受益人持有海底捞0.46%的股权,合计持股比例达3.68%。

若按照前述持股比例及海底捞截至6月24日收盘的最新市值(818.26亿港元)计算,杨丽娟持有的这部分海底捞股权市值高达30多亿港元。

迎来两位新帅后,海底捞、特海国际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