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央发布新规,面向全社会有组织地回收毛主席像章。看到这个规定,开国中将孙继先将军陷入了沉思。

从毛主席像章问世到现在,收集像章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家里也珍藏了2000多枚像章。

这么多的收藏实在难以割舍,于是他下定决心,一枚也不交。收藏毛主席像章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流行趋势? 孙继先拒绝上交像章,中央会同意他的做法吗?



收藏像章,最大爱好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本着给个人崇拜思想降温的原则,颁布了“少宣传个人”的明确规定。

规定中有这样一条内容,面向全社会大量回收毛主席像章,对其进行再利用,避免浪费珍贵的金属材料。

中央向社会公众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毛主席像章作为一种时代性质的产物,已经走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



所有收藏了像章的个人或者单位,都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上交,节约资源。

可是,孙继先老将军却不乐意了。

作为一名开国中将,他追随毛主席干革命,对伟人极为崇敬。在毛主席像章的热潮兴起之后,他便以莫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股潮流当中。



当时他正赋闲在家,但凡外出,胸前必定会佩戴一枚毛主席像章。这还不算完,只要听说哪里出现了新的像章,他必然会兴奋地赶去,想方设法地和旁人交换。

他的家附近,北京东单到长安街北侧的一段路,日常会聚集许多和孙继先一样热衷于收集像章的人。他们碰面后,便会如同献宝一般,将自己的像章争先恐后的展示出来。

这群狂热分子里,一定会有孙继先将军的一席之地。



在众多同好中,他的像章种类不算太多,但也不是最少。见到谁的手中有新鲜像章,他便会缠在对方身边,软磨硬泡,用自己重复的像章与对方交换。

如果恰好碰上同样需要他手中像章的朋友,两个人便一拍即合,各取所需,高高兴兴的拿着新的像章回家。

如果合作谈不拢,他们也会像其他收藏家一样,用一换一或者二换三的方式与对方讨价还价。



老将军把从前在战场上磨出的毅力,全部用到了交换像章这项伟大的爱好当中。

每每交换到新鲜像章,他便格外激动,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爱不释手,反复观看,就连吃饭休息都顾不上了。

他们收藏像章,如同人们收藏邮票或者其他纪念品,都有着同样的执念和热爱。 有时为了集齐一套完整的像章,他们可以花几天几夜的时间想办法。



从前的孙继先将军是个内向的人,平时不爱串门,就爱待在家中喝茶看报。

但自从开始收集毛主席像章之后,只要听到谁家有新的东西,他便会兴高采烈的上门拜访,主动请求交换,而且常常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自己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纪念品,他也非常珍惜。他把所有像章都别在一块巨大的海绵上,再用干净的布包将海绵全部包起。

家中只要有客人登门,他便会把收藏物展示给客人欣赏,眉宇之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与骄傲。



外人无法不佩服老将军的坚持,也明白对他来说,这些像章有多么重要。

1934年红军长征时,他就是红衣军团的一名营长,跟在毛主席的身后南征北战,近距离感受毛主席的神通广大和雄才伟略。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面对穷凶极恶的反动派敌人,孙继先与战友们誓死不退,最终战胜了面前的纸老虎,攻克了一个作战任务。



他的战斗能力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飞速提升,综合素养更是得到了全面的增长。

1957年10月,毛主席亲自下达调令,将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那就是筹建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这项工作事关重大,毛主席能够把这样的尖端任务交给他,足以证明对他的看重和信任。



和那一代无数的革命同志一样,他对毛主席拥有天然的崇拜。 伟人的风采,如何能够不让人折服。

因此,最开始收集毛主席像章,他就是为了成全自己心中的一份感情。后来,这件事情就成了他的执念,也成了融入生活的习惯

当时整个中国社会上,像他这样的同志和群众可不在少数。让他们万分珍惜的毛主席像章,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主席像章,个人宣传

我国的第一枚毛主席像章出现在1932年,当时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是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

这一年,毛主席成功当选为工农政府主席,能够以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带领广大党员同志继续奋斗。 他的当选是众望所归,也给了同志们新的希望和动力。

上海地下组织得知这一消息,便制作了一枚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毛主席像章,将之秘密转送到中央苏区,权当庆贺。



这枚像章是毛主席系列像章的源头,也成为了见证中国一段历史的重要文物。

在建国之前,毛主席像章的数量不算太多,有的像章样式仅仅以孤本形式出现,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比如藏在中共地下工作者虞廷萃内衬中的一枚木质像章,由人工雕刻而成,虽然整体花纹有些粗糙,但同样不失为一枚重要文物。



1949年建国之后,尤其是5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像章的数量渐渐增多。在一些纪念日或者公开活动上,党和政府也会将其当成纪念品送给做出对社会重大贡献的同志。

这一阶段,毛主席像章虽然较为普遍,但还没有到泛滥的地步。进入6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才愈发不可收拾。

到了1969年,像章的佩戴概率粗略估计,已经达到了94%左右,几乎是全民佩戴的地步。



在安徽合肥,有一位电镀工人说过,经由他的手加工制作的毛主席像章,数量大约为200万枚。全国有不计其数的电镀工人,他们会制作多少像章,这个数字只怕会相当恐怖。

除了佩戴的像章之外,毛主席的画像还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 高高悬挂的画像,代表了他在人民群众心中崇高的地位。

虽然全民狂热的情绪已经居高不下,但毛主席本人对此却十分冷静。他一向不喜欢自己被塑造成完美无缺的人,也不热衷于打造个人崇拜的风潮。



每当人民对他高呼“毛主席万岁”时,他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人民万岁”。

没有一个领袖可以真的万岁,但人民群众这个集体概念却能经久不衰。人民万岁,人民的力量才是永恒的力量。

1969年6月,毛主席亲自在一份中央宣传工作文件上作出批示,要求全民“情绪降温”。



这份文件规定,在未经中央允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新的毛主席像章。各大媒体报刊必须注意,不能再把毛主席的画像或者照片放到刊头以及任何一个显眼的位置。

处处佩戴毛主席像章,向毛主席画像行礼,类似这样的形式主义作风,在社会上无需再有。

毛主席亲自表态之后,狂热之风才有所收敛。



孙继先等人也不会再随身佩戴毛主席像章了,但他仍然继续收集像章,将之当成一个持续完成的爱好和任务。

他拒绝上交像章,的确让中央十分为难。他的要求,最后会被满足吗?

收藏纪念,代代传承

在中央下达回收毛主席像章的指令之后,孙继先就陷入了为难的情绪当中。



他是一名先进党员,从加入革命队伍开始,就一直把遵守纪律、令行禁止当成自己的原则。这么多年来,中央的政策和号召,他也总是积极响应,从不懈怠。

按理来说,在中央要求回收像章时,他就应该认认真真将家中的像章收集好,再一枚不落地上交给负责人。

可是,从感情上来讲,他却舍不得。



自打收集毛主席像章开始,他就对自己的心血爱不释手,时时欣赏抚摸。每次透过毛主席像章,他都仿佛能看到毛主席拼搏一生的鲜活历程,也能看到自己的革命经历。

这是他对毛主席崇拜情感的象征,也是他自己峥嵘岁月的象征。

所以尽管上级已经三令五申,他也仍然内心纠结,天人交战,顶着巨大的压力,没有将任何一枚像章交出。



越往后走,他的态度越来越坚定,不再像之前那样犹豫,而是明确告诉工作人员:“我手里的毛主席像章非同一般,每一枚都记录着我们党的战斗历程,也记录着我跟在毛主席身后的战斗历程,不能随便上交。”

对于老革命的情感和选择,组织上肯定以尊重为主。在孙继先老将军明确拒绝上交毛主席像章之后,中央也网开一面,没有对他多加为难。

事实上,收回所有像章的规定,本就不是一项具有强制性力度的命令。 政策之外还有人情,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真心最可贵。



在人民群众和党员同志陆陆续续上交毛主席像章的同时,大街小巷的毛主席画像也渐渐消失不见。

如果毛主席还在,看到逐渐恢复正常秩序的国内环境,应该也会感觉十分欣慰。

孙继先将军手里的2000多枚像章,在他1990年4月13日去世之后,都被分给了他的孩子。

老将军的骨灰被埋在青山头的烈士陵园,这同样是他的遗愿。

在尊重老将军情感的同时,组织上也充分尊重他的遗嘱。



这些像章像传家宝,更像带着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它们在老将军后人的手中代代传承,也象征着红色浪潮的代代传递,延绵不绝。

现如今,天安门城墙上仍然高高地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画像都会存在,毛主席的精神也会永远与中国人民同在。

他是开天辟地的伟人,他的意义与地位,永远也不会改变。



结语

孙继先拒绝上交毛主席像章,一方面是 这些像章已经融入他的骨血,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它们也承载着他的革命岁月,对他而言意义重大。

党组织以人为本,同意他留下像章,也保留了一份至真至纯的、从革命年代延续至今的感情。

参考材料:

人民网精选资讯:《毛主席像章是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人民网:《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 开国中将孙继先》 周燕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