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制造 半导体技术 一直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

在芯片领域中的“战争”美国一直都将中国视为头号威胁, 从而为了遏制住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 美国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号召其他国家企业对中国实施“ 断绝性 ”的打压。



其中, “芯片法案”就是一枚狠狠瞄准中国的“利箭”。

美国“芯片法案”

美国之所以对芯片领域如此重视,是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在这个领域的主导地位。



随着科技进步, 中国的发展已经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 ,可能会动摇他们在全球的科技霸主地位。

如果美国失去了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那么他们的科技优势地位可能会面临挑战,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措施, 试图限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备受争议的 “芯片法案” ,通过大额资助本土芯片企业的方式,旨在加强美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地位。

这项法案同时附带了严格的条件,包括要求 接受美国补贴的外国企业必须与美国分享利润,并提供关键技术信息。



更为严厉的是, 法案还规定这些企业不得在中国市场投资 试图在国际上限制它们与中国的合作和发展。

这一举措显示出美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立场,意图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来巩固自身在全球科技产业的主导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试图吸引国际芯片巨头,将它们纳入自己的战略版图,加强对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控制和影响力。

台积电、三星的“阳奉阴违”

美国的“芯片法案”一经发布,全球的两大芯片巨头 台积电和三星 都向美国表示出了热烈反应。



并且两个巨头企业都已经决定在美国进行建厂工程,可令人没想到的是,都以为这两个企业将深耕美利坚市场之时,它们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减少在美国的投资,把重心转移回各自的母国市场。



这一决定无疑是在“阳奉阴违”,在去年3月份,三星电子就曾高调宣布过在未来的20年内, 将在韩国本土投资 300万亿韩元 ,来建造全新的芯片生产线,预计将在韩国打造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

文章信源:根据上观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3年3月16日发布的《加码“芯片战”,韩拟打造“全球最大半导体集群”,三星投300万亿韩元支持》



与此同时,三星还表态,此次的兴建还会加入人工智能,并且花费25亿韩元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而这些举动无疑是对美国法案有着异样的看法。



台积电的做法同样令人咋舌,这家总部位于台湾的企业选择 暂缓在美国的扩张计划,转而把目光投向台湾当地市场。



根据最新消息,台积电正密锣紧鼓地推进台湾工厂的扩建工程,力图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的订单需求。

外界不禁猜测,作为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军者, 台积电和三星为何会对美国“半途而废”,转而集中精力发展国内业务?



有可能是两家企业对美国“芯片法案”中附加的苛刻条件深感不满。

尽管美国政府拿出了高额的财政补贴, 但要求企业与美方分享核心技术和利润,并限制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份额,这无疑是对企业自主权的严重侵犯。



作为营利性机构,台积电和三星自然不愿意被美国如此官僚式地掌控。

还有就是中国芯片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因此台积电和三星都有着不同的想法,似乎也从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并且这两家巨头企业一直有很大的市场都来自于中国,心中貌似也有种想法, 只有拥有中国市场才能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再加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投入研发芯片自主核心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领域的芯片技术水平甚至已超越台积电和三星。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芯片自给率,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不得不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和布局。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与反击

事实上,美国多次对中国进行半导体领域上的打压,就连前段时间 荷兰ASML在美国的引导下对中国进行了无理打压。

而这些打压相反成为了推动中国芯片领域发展的 “催化剂”



早在2015年,我国就已经在对国际上面的技术封锁采取了相应政策,在后面的几年中,科技部、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在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为中国芯片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在芯片方面的研发也在逐步提升,从无到有,华为以及更多的芯片企业都已经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芯片。



从中低端到高端,许多公司都逐步突破了制程工艺上的瓶颈,从单一到全面领域的发展也达到了不一样的地位,如今的中国也在逐渐向 人工智能、汽车电子 等前沿领域发展。

数据显示,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芯片产业的自给率已从2020年的16%提高到目前的25%左右。



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对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等企业采购的芯片金额都在持续下降,这也代表着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重创。

以台积电和三星为代表的外资芯片大厂,无疑是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最大输家。



随着中国芯片领域在不断的发展,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逐步被蚕食,过往 一枝独秀的局面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早在2023年1月31日,三星电子就公布了去年四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4.4%的业绩,而这也是该公司15年来首次全年营收跌破10万亿韩元大关。



台积电虽然尚未公开详细财报,但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在2023年,台积电的营业利润说不准也是下降趋势。

种种迹象都表明,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使得这些外资巨头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布局,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似乎比追随美国的脚步更加关键。



芯片之战,未来走向何方?

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芯片之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其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

而那些 外资企业也都将面临着重要的选择。



它们面临是否继续依赖美国支持,但这可能导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受限,或者选择放弃美国的资金补贴,转向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中国正全力增加在芯片制造、设计、设备和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投入,逐步缩小与全球领先水平的差距。



未来中国不仅仅会成为芯片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而是能够自主实现供给,积极参与并推动行业规则的制定。

芯片产业已成为决定未来科技格局的关键领域, 中国正在走向自主创新之路,不再依赖对外技术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