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充电。

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居民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基础高,日常充电需求旺盛。为此,街道立足需求导向,突出疏堵结合,统筹安全性和便利性,更好匹配居民对日常规范充电的需要。

因地制宜

大力推动充电设施建设

市光二村第三居委辖区内的包头路住宅小区由5幢高层、5幢多层组成,均建造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因受小区场地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多数居民都将自己的车辆停在楼道里。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内电瓶车停放情况越发忧虑,纷纷向居委反映楼道内停放电瓶车、"飞线充电"现象,担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居民都希望能从源头解决楼道停车充电问题。


党总支书记陈光敏组织召开居委、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紧急会议,共商共议电瓶车安全排查和整治工作。陈光敏说:"首先是多渠道宣传电瓶车安全停放要求。其次,要对5幢高层停放的电瓶车进行排摸工作,以全面了解该区域电瓶车数量及使用情况。最后根据具体排摸数据,进一步研究商讨怎样在小区有限范围内,科学合理地布局非机动车车棚的数量与点位。"


在深入了解民意后,党总支迅速指导5幢高层所在业委会,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会上,居民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解决电瓶车停放充电的方案。党总支认真倾听居民的意见,经充分协商,大家一致认为,利用小区边边角角空地建造非机动车车棚,是目前破解电瓶车停放充电难题的最有效途径。会后,党总支牵头建立楼组长自治小组,每家每户上门询问居民意见,仅在两天内完成征询,同意率高达97.5%。在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后,小区内新增3个非机动车棚全部投入使用,新增了270个充电插口,停放车位从原来70个增加到340个,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居民对于电瓶车停放充电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新车棚都配备了完善的消防设施和24小时高清监控装置,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干预。



居民王凤华告诉记者:"我觉得大家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是好事,现在家门口就有充电桩,不仅安全方便还经济实惠。"记者看到,居民区党总支结合高层住宅小区特点,还在小区宣传栏、每层楼道口张贴电瓶车规范停放《通告》,在楼栋入口处粘贴电瓶车禁止进楼的警示标识,分别在电子屏、楼组微信群内播放与推送电瓶车违规充电的宣传视频,全方位向居民普及"电瓶车停放楼道""电瓶车‘飞线充电’"的危害及安全隐患,提醒大家要增强安全意识。

严格执法

营造规范充电的社区环境

日前,殷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巡查至国和路时,一辆从店里私拉电线进行充电的电动车,进入执法人员视野。针对此情况,执法人员立即要求商户负责人整改,并告诫其飞线充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你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充电的行为,违反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现对你进行处罚。"根据简易程序,执法人员现场对这名商铺负责人开具了当场处罚决定书,这也是新规出台后,殷行街道综合执法队开出的首张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的罚单。

在劝导之后,商铺负责人积极地配合了整改工作并缴纳了罚款。商家解释,由于业务往来经常需要穿梭在各小区,电动车耗电量大,为了省事才直接从门面内拉出一个拖线板就近充电,以后绝对不会这么做了。执法人员对其进行了安全教育:"飞线充电不仅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拖拉出来的电线容易将来往的行人绊倒。"同时,为了疏堵结合,执法人员建议让其前往就近的小区充电车棚和智能充电桩进行集中充电。


目前,经过不间断的巡查与治理,辖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乱象已明显得到改善,为进一步增强辖区市民的守法意识和消防安全意识,综合行政执法队将持续组织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整治,前往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建设工地等重点场所,通过执法检查、讲解新修《条例》、宣传典型案例等方式,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知晓率和市民们的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绷紧安全弦。

作者: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苏展

来源:上海杨浦